琼山概况

更新时间: 2024-02-28 17:29   来源:琼山区人民政府  作者:琼山区  阅读次数:

琼山概况

地理位置

琼山区位于海口市中南部,东连美兰区和文昌市,南接定安县,西邻龙华区,北临美兰区。面积940平方公里,区政府驻府城建国路1号。

行政划区

全区辖国兴、府城、滨江、凤翔四个街道和云龙、红旗、三门坡、龙塘、旧州、甲子、大坡等7个镇,村()民委员会94个。辖区内有国营红明农场、国营东昌农场和省属岭脚热作场以及区属新民林场、中税农场等。至201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约4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16万人,城镇人口约33万人。

人口民族

琼山地灵人杰,是海南人才辈出和精英荟萃之地。文化发达,是海南岛文化传播最早的县份之一。早在宋代庆历四年(1044)就创办琼州官学宫,是海南岛最早的儒学机构,到明、清两代,书院、义学就遍布了全县,共48间。著名的书院有琼台书院、雁峰书院、海门书院、乐古书院、苏泉书院等。琼台书院更因为粤剧、琼剧《搜书院》的流传而名闻天下。从宋代至清代,海南中举人785人,琼山占358人,占45.6%;登进士105人,琼山占58人,占55.24%。尤其明清两代,琼山学子中进士者达53人,是全国在这两代中登进士较多的县之一。在历史上留下过一里出三贤”(一里指府城金花村、朱吉里,三贤指海瑞、丘浚和许子伟)的佳话,流芳千古。在古代,有名震全国、刚正不阿的海青天海瑞,有官至明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丘浚;有敢于向皇帝抗颜谏诤,官至明朝户部左给事中的许子伟。在现代,有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的冯白驹将军;有海南革命斗争中传奇式的巾帼英雄刘秋菊。

区政府驻地府城,是古代琼州府所在地,是海南岛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现在还保存有闻名中外的琼台书院、鼓楼、号称海南第一楼的五公祠以及丘浚故居、海瑞故居、琼州府治旧址等,全区有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4处。

自然资源

琼山区地势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和南渡江沿岸低平,有二种类型:()东部和东南部缓坡丘陵区,海拔30——100米,土壤除部分新老沉积物或变质岩发育而来外,其余都是玄武岩风化而形成,土层深厚,红色;()海、河新老沉积小平原区,海拔2.5——30米,分布在南渡江沿岸,土壤以沙壤为主。土地结构也有二种类型:红壤土、沙土、石砾土。红土区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南部,是商品粮基地和热带作物基地。沙土区主要分布在南渡江沿岸的冲积平原,适宜种植水稻、花生、番薯和蔬菜。全区耕地总面积2.2万公顷,其中水()1.02万公顷,旱地1.18万公顷。

琼山区水源充足,岛内最大的河流南渡江流经本区旧州、云龙、龙塘等3个镇和国兴、滨江街道,境内还有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河流7条,分别是三门坡镇境内的演州河、铁炉溪和三十六曲溪、甲子镇的鸭程溪、旧州镇的演丰东河、云龙镇的演丰西河、大坡镇的白石溪。全区中型水库有凤圯水库(甲子)、铁炉水库(三门坡)、云龙水库(云龙)、东湖水库(三门坡)4座。目前,海南龙塘水源厂和儒俊水厂担负着海府地区和美兰机场、江东新区的供水功能。

琼山区属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23.8℃,年平均日照175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24.5毫米,雨季一般集中在8——10月。

水产资源方面,全区淡水养殖可养面积近 万亩,常见淡水鱼类有30余种,以鲤鱼居多,虾、蟹、河蚌等也很丰富。

林业资源方面,全区主要林产资源有:花梨、麻楝、苦楝、桉树、海棠、油茶、木麻黄和竹子等。

矿产资源方面。根据有关部门勘查,目前发现的矿种主要有煤、锰、玻璃砂、硅藻土等。已开采利用的有长昌的煤矿。此外,府城、龙塘等地的石矿和南渡江沿岸的河沙,是海府地区建筑材料的主要来源。

药物资源丰富。根据统计有80多种,其中药用动物主要有海马、金环蛇、银环蛇、龙衣、必甲、毛鸡等;药用植物主要有砂仁、沉香、槟椰、五加皮、防托等。

历史文化

琼山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琼台福地之美称。约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3000多年)已有人类在此生息。秦朝时琼山地属象郡边陲,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在此建谭都、玳瑁两县,属珠崖郡(郡治地琼山)。初元三年(46)属合浦郡朱庐县,建武十九年(公元43)改为珠崖县。三国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称朱庐县。隋朝大业六年(610)时属颜庐、舍城两县。唐武德五年(公元622)改颜庐为颜城县,属崖州;贞观元年(公元627)析舍城县置琼山县,因县境内白石都(今新民乡)有一座山名琼山,又有琼山、白石两村,泥土石头皆白如玉且润泽,便以山名取县名,琼山县名自此始;贞观五年(631)设琼州,州治位于今旧州镇。宋开宝四年(971)移治府城,至清朝,琼山县都是琼州府的所在地,故府城以此得名。自明代琼州升格为府后至民国初年,琼山一直是海南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04月琼山县解放,县政府驻府城,1952年迁往岭脚,1955年又迁回府城,195812月曾并入海口市,195911月恢复琼山县,19941月撤县设市,200210月海口、琼山行政区划调整,200311日琼山区设立。琼山是中国首届明星市()、全国文化模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五公祠:位于府城镇东北侧,内有五公祠、苏公祠、伏波祠、学圃堂、观稼堂、东斋、西斋、浮粟泉、琼园等一组古建筑。主要建筑物五公祠为二层木楼,素称海南第一楼。楼上有五公牌位,楼下有五公石塑像。五公祠始建于明代(1573——1619),是为纪念唐宋两代被贬谪来海南岛的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胡铨等五位历史名臣而建,现每年接待游客约200万人。

李德裕——唐赵郡人,官历翰林学士、观察使、兵部左侍郎、左仆射,唐宣宗时因受李宗闵、牛僧儒集团中的白敏及其同党排斥被贬海南。

李纲——福建邵武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北宋末年一位有魄力、有才华的宰相,因受奸臣陷害被贬海南。

李光——南宋越州人,进士出身,官居县令、参知政事、资政学士等职,因极力反对秦桧而被贬海南。

赵鼎——山西运城人,南宋进士出身,曾任宰相,因反对秦桧的投降主义被贬海南。

胡铨——江西吉安人,南宋进士出身,先后任知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少监、起居郎、参知政事、资政学士等职,因反对与金议和而被贬海南。

海瑞故居: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明正德九年(1510)出生府城朱桔里,他是明代著名的清官,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一生为官刚正不阿,被称为海青天南包公。嘉靖四十五年(1566),他因上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而诏狱构成死罪。嘉靖帝崩后,海瑞出狱。隆庆三年(1569),海瑞升任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因改革时弊而触及大官僚利益,遭到他们群起攻击,在任才7个月,只好称病辞职回琼山老家,回籍隐居16年之久,后于万历13(1585)出任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在赴任途中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在任两年多。万历十五年(1587)卒于南京,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瑞故居位于琼山市府城镇金花村红城湖畔,是典型的明代建筑。故居主屋一间,一厅一房,内有海公像及生平介绍等,现为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琼台书院:位于府城中山路和文庄路交叉路口南侧,创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间,为广东分巡雷琼道焦映汉所创建,是清代琼州最高学府。书院座北朝南,初建时大堂后面正中有座奎星亭,乾隆十八年(1753),书院第一次扩建,将奎星亭扩建为奎星楼,此后经多次扩建修缮,现存的主体建筑奎星楼,距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琼台书院闻名遐迩,除了历史悠久外,主要缘由是民间流传的《搜书院》故事发生于此,说的是清雍正年间(1723-1735),在书院担任掌教的谢宝,不畏强权,严辞拒绝镇台乱搜书院,机智放走受诬陷的婢女和书生的故事。粤剧、琼剧都以此为题材,编剧本演出,还拍摄成电影广为传播。解放后,琼台书院被列为海南名胜古迹保护和旅游参观重点单位,现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每年接待游客约90万人。

丘浚故居:丘浚,字仲深,别号深庵,又号海山道人,生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他的祖先是福建泉洲晋江县人,元末海南为官,由于战乱不得归,落籍府城下田村。他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曾位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他毕生致力于治学,著作甚多,一生以文学大名负天下重望,撰有《寰宇通志》、《史世正纲》、《琼台类稿》等书,尤以《大学衍义纲》著称于世。其故居位于琼山市府城镇金花村,建于明洪武年间,共有前后两进,有前庭、中院、可继堂,现存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实际使用面积675平方米),是典型的明代风格建筑,内有邱公塑像等,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又名文明楼。位于府城文庄路东南侧,建于明洪武年间(1358-1398),由海南卫指挥使王友创建,为三重檐楼阁。明成化十七年(1418),卫指挥李泰增砌台基,副使涂裴铸置铜壶刻漏,后置更鼓与铜钟,为战时鸣钟报警,平时击鼓报更之地。明万历年以后,鼓楼因制统失火,以及地震、雷击、台风的破坏,曾经多次迁移重修。如今的鼓楼,乃是清乾隆年间翰林院编修吴典等人捐修的,仅一层楼阁,是府城仅存的一座较为完整的城台楼阁,它对于考证琼州府的沿革史,以及古城垣的形体构造都有研究价值。

军坡节:大年过后,农历二月便到了海南人闹军坡的时节。军坡节是海南人祭祀祖先和缅怀历史人物的民俗活动。每到军坡节,一般以一乡或一村为单位,大搞祭祀活动。

换花节: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府城一带就沉浸在花的海洋中,许多人特别是年青人,纷纷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涌向府城,互相换花,互相祝福,交友传情。换花节源自唐代的换香,意在香火不绝。海南建省后,传统的换香变成换花,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也越来越大。

经济社会建设成就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主动作为,拼搏进取,真抓实干,实现了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全区生产总值99亿元,增长8%,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110%;固定资产投资56.27亿元,下降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9亿元,增长10.5%;公共财政收入预计完成32.16亿元,增长17.4%,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13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77元,增长9.7%,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10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3元,增长12.1%,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116%

(一)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云龙镇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六权确权颁证,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规范社区管理,调整增设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建立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网格管理机构,创建北官、大园等7个和谐社区。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承接好市政府下放的34项权限;完成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强镇扩权,下放云龙镇64项管理权限;试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责权明确、配置合理、运行高效的防违控违工作体制;稳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区、镇(街)、村(居)256个审批服务事项,精减申报材料达53%,超过市里确定的30%目标,优化审批流程,行政审批提速76%,全区网上审批覆盖率100%。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启动8家国有企业改革,完成5家改革任务。深化以项目库为基础的预算编制改革,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推行云龙计划单列镇分税制管理体制,探索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推进“阳光财政、透明财政”建设。

(二)重点项目建设有新突破。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认真落实六个一责任模式,通过“重点项目走访月”、“集中解决问题月”活动,集中精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区重点项目41个,完成投资42.74亿元,日月广场、裕泰龙湖湾等5个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两倍以上。省博物馆二期、云龙产业园二期、海航学院、玉龙泉生态恢复等项目有序推进,罗牛山十万头生猪养殖异地技改项目已动工建设。

(三)经济发展质量持续向好。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1.130.948.0调整为18.630.650.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过半。加大服务扶持工业骨干企业力度,工业经济扭转上年下降趋势,恢复增长,增速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总产值达42.59亿元,增长5.1%。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特色生态旅游发展迅速,编制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大纲》,有序推进九龙戏水鹭野乡情生态旅游休闲片区;琼州文化风情街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旧州镇堆插世外桃源生态养生区获海南省首个乡村旅游“五椰”标志,五公祠升级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全区旅游人气趋旺, 全年接待游客308万人次,增长11%,旅游总收入4.55亿元,增长14.9%。积极推进日月广场等商贸项目建设,中港商业城等商业网点开张营业,易买电商便利店总仓落户府城商业圈,完成培龙市场和城东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甲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正在抓紧建设,中山南路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运营良好。大力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落实财政支农政策和惠民补贴资金,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美化乡村环境。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引导,旧州金芦荟产业园、云龙金德丰莲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继续实施商标富农战略,引导农民注册商标66件,组织云龙淮山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新建9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四)城乡统筹发展成效明显。城镇基础设施继续完善,红城湖路延长线建成通车,滨江新城起步区路网和滨河华庭路一期工程即将完工。加大中心镇建设投入,龙塘铁龙路、云龙多加路、龙云路已通车,云定路建设正在抓紧施工,三门坡镇镇墟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有序推进;红旗七水洋4000亩和三门坡大荒洋3000亩冬季瓜菜基地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完成19宗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17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117个,惠及2.3万人口。改造农村危房1709户,完成农村安全饮水项目26宗,解决7500多人安全饮水问题。坚持文明生态村创建与扶贫工作一同推进,整合涉农资金3529万元,创建文明村庄105个,扶持55个贫困村脱掉“贫困帽”,全区文明生态村创建完成率达89.5%。大坡镇及其塔昌村、马宛大村被评为海南省文明镇村,田心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加快推进云龙统筹城乡示范镇和示范项目建设,编制完成云龙镇总体规划等11项规划,13个统筹城乡示范项目进展顺利,完成街景立面改造,率先建成全省第一个乡镇规划展览馆,云龙镇被评为“2014年海南十大最美小镇”。红旗镇“海口国家侨务交流示范区”已动工建设。

(五)原琼山市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清理制约琼山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梳理出原琼山市国企改制、云龙产业园移交、历史债务等五个方面11个问题,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把解决原琼山市历史遗留问题作为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专项活动之一,经市政府专题会议确定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和推进步骤。目前,已落实资金11257万元,解决了云龙产业园土地征收遗留问题、龙塘糖厂债务问题和法院生效判决执行积案问题。  

(六)社会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制定实施《违法建筑防控和查处暂行办法》、《防控和查处违法建筑责任追究办法》和《防控和查处违法建筑工作考核(考评)实施细则》,探索建立防违控违长效机制。按照《海口市违法建筑分类处置暂行办法》,在全区展开违法建筑分类处置,完成府城街道甘蔗园社区分类试点工作。继续保持打击违法建筑的高压态势,拆除违法建筑487宗面积30万平方米,完成市里下达的拆违任务。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对占道经营、小广告、渣土车运输、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等进行专项整治,落实“门前三包”规定,加大道路交通整治,较好地完成博鳌论坛、世界城市市长论坛等重大活动期间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面铺开农村垃圾收运处理工作,集中清理农村存量垃圾8706吨。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加大水质、空气等环境保护力度,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8.3%,全面完成龙塘污水收集支管网工程。抓好水环境面源污染整治,拆除南渡江周边及绕城高速以北养殖场67家,整治南渡江、滨江西路及美舍河周边餐饮企业41家,整治主城区汽车服务企业84家。切实开展农村生态保护,大坡镇多谷屯村、三门坡镇兑水园村等5个村庄被评为省级小康环保示范村。推进“绿化宝岛”工程建设,完成植树造林6064亩,占任务的135%。狠抓节能减排,大力整治违法排污企业,规范使用农膜、农药等。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突出抓好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制订实施《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办法》,加强餐饮服务和食品流通日常巡查,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积极创新矛盾排查化解机制,深入推进“平安琼山”建设,全区经济社会安全稳定。

(七)防风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取得胜利。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万众一心,奋力防御抗击强台风的严重灾害,在全市率先完成道路清障和城区垃圾清理工作任务,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通水通电和正常城市管理秩序。及时研究制定《灾后救助、恢复和重建工作方案》和《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实施方案》,投入资金9586万元,迅速开展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工作,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目前,各项农业生产已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全区696间倒损房屋修复和重建工作全面完成,受灾群众已全部回迁入住。米铺社区被国家减灾委和民政部评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

(八)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府城中学、旧州中心小学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评估验收,全区中小学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琼山区第九小学、第十小学经改扩建挂牌成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打造“府城元宵换花节”、“换花舞”等特色民俗文化品牌。加强计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人口和计生工作服务水平,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加快推进卫生项目,完成旧州、谭文卫生院综合门诊楼建设。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卫生院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达 82%;在公办医疗机构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模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解决。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完成新增就业岗位12913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3067人,失业再就业2990人,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新农保、城居保、新农合等征缴报销发放工作进入常态规范管理。认真做好城乡低保、困难群众住房保障等工作,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发放低保金2828.2万元,救17万人次。较好地完成省政府、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8项,以及区委、区政府承诺为民办实事共10大项17小项。工青妇、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红十字、双拥、人民武装、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九)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查摆整改76个“四风”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143件,办结率100%,办理结果满意率99%,办理落实率5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相关规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规范财务收支,厉行勤俭节约,全区“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9%。强化审计监督,整改落实审计意见24条。加强政务信息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听取群众利益诉求,认真办理政府服务热线、纠风热线和“网络问政”投诉事项,共受理群众反映事项3082宗,办结率100%。强化行政监察,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加强,行政效能明显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录入者: 琼山区 ]

主办: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联系电话:0898-65884012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70001
琼ICP备19003581号-1 琼公网安备46010702000115号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